隨著第35屆金雞百花電影節開幕,作為電影節的獨立單元的“華為影像·金雞手機電影計劃”也同期亮相。

本屆金雞手機電影計劃中,作品的種類更加豐富多樣共有56部作品入圍,角逐8大獎項。其中,《讓我們相愛吧》將一個少年經歷家庭變故后的所作所為,通過圓形遮罩的畫面呈現出來。獨特的表現形式,強烈碰撞的故事情節,令人印象深刻。另一部短片《希福》,是對平凡生活中不平凡人和事的記錄,通過作者持續跟拍和細膩剪輯,最終呈現在觀眾面前。這個影片應該會給很多手機電影新人以啟發:那就是我們觀察到這件事,再針對其進行探索、了解,一個精彩的故事可能就出來了。而手機給了我們一個更加便捷的載體去記錄這些現象,也為故事的創作帶來了更多便利。

看過這些優秀的手機電影作品之后,不免讓人心生感慨:手機影像正以超出想象的速度,來到人們的面前,變成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從2019 年開始,華為就聯手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開啟了新影像·手機影片競賽,到今年金雞手機電影計劃已經是第三屆,投稿數量也從兩年前的兩百余部,增長到近五千部。這也意味著,更多的人開始使用手機創作,并參與到手機電影的活動中來。
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短視頻的興起,讓越來越多的人紛紛拿起手機,開始了自己的創作?;蛟S這些短視頻稱不上是專業的“手機電影視頻故事”,但這也恰恰證明了手機電影正在被各類人群認可和接納。
其實,很多時候對于創作者而言,用什么拍不重要,重要的是想法,手機為電影創作帶來了更多的可能。在這一過程中,創作者也在實踐中不斷成長,我們可以看到,隨著經驗的積累,作品的水平不斷提升。而且由于創作過程中,一個人身兼數職,既是編劇、導演,又是攝像、剪輯,內容走向、故事情節的發展甚至會跟隨拍攝的所見所聞隨時變化,具有很強的個人風格。拍攝的自由度更高,也因而可以產出更加多元化,甚至出人意料的題材和作品。
現代科技發展讓電影拍攝的器械越來越小,帶來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新影像”時代,手機電影便是這一時代下的經典代表產物。相比于電影的百年發展歷史,手機電影顯得要年輕的多。因為影像功能最初只是作為手機這一通訊工具的附加功能而出現,就算回溯到智能手機剛剛興起的十年前,我們也很難想象,能把手中的手機作為創作工具來拍一部電影。彼時,攝影機在這個領域占據著絕對的統治地位。
隨著智能手機領域的技術發展和進步以及人們對文化和藝術不懈追求,讓手機電影這個新形態快速壯大。把技術做到極致便是藝術,這句話可以概括華為手機對于影像的探索歷程。
從最初的雙攝系統、人像攝影、超級夜景,到潛望式變焦架構,再到華為Mate50系列搭載的可變光圈、超微距長焦鏡頭等,每一代的華為手機都對準移動影像痛點,也帶來了攝影的更多可能性。

今年7月份,華為影像品牌XMAGE發布。基于在移動影像領域多年的積累、創造和探索,華為進一步開啟影像品牌的全新篇章。這也標志著華為影像憑借持續研發投入,在影像能力上自成一派,完成了由參與者到規則制定者的轉變。
與此同時,華為在今年9月份發布的Mate50,通過軟硬件的創新,再次給大家帶來驚喜。光學設計、機械結構、光電轉換、圖像算法,構成了華為手機上一張照片產生的全流程。華為Mate50系列首創十擋可調物理光圈,通過調整光圈,獲得理想的景深范圍和虛化程度,帶來更加專業的夜景、人像拍攝體驗。華為Mate50保時捷設計更是搭載了業界首發的超微距長焦攝像頭,不僅能讓用戶隨時、隨地記錄和分享美好,更為手機電影的創作提供了強有力的手機影像技術支撐,帶來更專業的拍攝設備。

回顧本次的華為影像·金雞手機電影計劃,豐富的手機電影作品,從劇本構思、拍攝角度、剪輯方式,為電影產業帶來了更加多樣化的內容輸入,同時也通過多維度的豐富內容拓展了觀眾的電影鑒賞角度。手機電影在電影產業的“新變化”中,為個人創作作品開啟了一扇新的大門。手機等輕便創作工具的發展,則更好地解放了創作者的天性和想象力。我們也期望,在下一屆“華為影像·金雞手機電影計劃”中,有更多的,更優秀的作品涌現。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