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Xperia 1 IV新功能試用效果展示
在過去的幾年里,智能手機所搭載的相機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我們已經看到了在像素、影像傳感器、自動對焦和成像算法等一系列先進技術的應用成果。然而,在智能手機與傳統相機之間,仍存在著巨大的“技術鴻溝”——光學鏡頭技術的差異。哪怕是傳統相機上極為成熟的光學變焦鏡頭設計,也受限于體積和結構的限制,在手機上的應用一直磕磕絆絆。但這一切,都在索尼Xperia系列手機上得到了解決。
自Xperia 1 III和Xperia 5 III出現的“兩段式”光學變焦鏡頭后(其長焦鏡頭可在75mm和105mm焦距之間進行“切換式”的光學變焦,而無法使用中間焦距,如90mm、85mm等),索尼最新推出的Xperia 1 IV又進一步對該鏡頭進行了升級,實現了85mm至125mm焦距范圍的連續光學變焦,并在“視頻大師”App中加入了“無縫縮放”功能,進一步對智能手機的多鏡頭切換操控方式進行改進,使其在使用中更接近傳統相機的“光學變焦”操控感。

Xperia 1 IV實現了85mm至125mm焦距范圍的連續光學變焦
基于技術的成長和未來
索尼在2019年重新進入智能手機領域后,面對本來就已經處于白熱化競爭階段的智能手機市場,一直都在尋找著自身技術優勢和產品個性。要知道,索尼影像傳感器幾乎占據了智能手機相機模塊領域的大半江山,隨便在市場上找一臺手機,它的相機模塊大概率使用的都是索尼研發、生產的影像傳感器。如何在同質化相當嚴重的安卓智能手機產品中,讓Xperia系列智能手機具備更大的技術、功能和產品設計差異化,是擺在索尼面前一個相當大的難題。所幸的是,在Xperia 1發布之后不到一年時間里,索尼就已經基本確立了“影像技術”為先的產品策略,通過引入索尼微單、索尼攝影機等專業化的技術和產品特性,Xperia智能手機開始逐步嶄露頭角。
從2020年索尼Xperia 1 II發布開始,結合索尼微單相機技術,注重創作者和職業攝影師需求的Xperia智能手機開始呈現出與以往完全不同的產品設計思路。這種運用索尼影像技術優勢,結合專業級別應用需求的做法,讓索尼Xperia系列智能手機有了區別于所有在售智能手機的技術、功能和更鮮明的產品特征。這讓索尼Xperia系列智能手機在短短數年間獲得了市場和用戶的高度關注,尤其是在索尼微單相機、索尼攝影攝像機用戶中,與專業影像設備近乎無縫銜接的軟硬件功能支持,更是幫助其順利地打開了市場。
從Xperia 1 II開始,到2021年底發布的Xperia PRO-I,再到現在的Xperia 1 IV,每一款新品都在快速、逐步的完善過程中。Xperia 1 IV的發布就是索尼在這條專業影像道路上堅持研發的一個標志性產品,連續光學變焦鏡頭的應用,則是一把打開智能手機攝影、攝像創作新空間、新技術高度的關鍵鑰匙。


使用機身側面的兩段式行程“快門按鈕”,可對應攝影大師App和視頻大師App的快門釋放和REC按鈕。
在這款新手機上(哪怕是筆者目前正在體驗的、還未正式投放市場、位于測試階段的工程樣機上),各種新技術、新功能的應用(包括HDR連拍、多種直播接入方式、4K@120fps視頻錄制等),都能很好地體現索尼針對創作者、媒體記者、職業攝影師、索尼微單用戶需求而不斷做出的改進,及其在短時間內快速調整產品技術,使Xperia更加貼近市場、用戶需求的能力。這種立足于品牌自身技術優勢,同時注重重點受眾群體需求的產品策略和綜合研發實力,縱觀市場上的各大手機品牌都是非常少有。這也勢必會讓索尼Xperia首先在其微單相機用戶群(包括習慣了傳統相機操控方式的用戶)中受到青睞,并進一步影響至以視頻創作者、職業攝影師、媒體記者等為代表的專業群體中。
這是怎樣的一款“技術旗艦”?

目前,索尼的Xperia系列智能手機中共有兩款旗艦級產品,一款是結合Xperia PRO(未在國內正式發布、發售的高端專業級實驗型產品)用戶、市場反饋,調整性能、功能和研發思路而來的“影像旗艦”Xperia PRO-I,另一款就是筆者目前正在體驗的“技術旗艦”Xperia 1 IV。通過對兩款旗艦產品的使用體驗,我們可以簡單地將它們的區別看作是用戶需求點差異帶來的產品設計重點偏向不同。
影像旗艦Xperia PRO-I,更注重于在空間有限的機身內,為用戶提供更加接近于專業相機、攝影機的高成像性能和攝影功能,大尺寸的高性能影像傳感器讓它的成像質量甚至能與索尼黑卡X100系列相機一較高下,但定焦鏡頭的設計,對用戶的攝影技術水平也有更高的要求。
技術旗艦Xperia 1 IV則更加貼近內容創作者和普通攝影愛好者用戶的實際使用需求,結合來自Xperia PRO-I的成功設計和技術應用經驗,以為用戶提供“更暢快、更高性能的拍攝體驗”的成像系統為重點進行開發,是一款突出“高性能、好用”,兼顧高成像質量(包括拍照和視頻錄制)的綜合型產品。
從這點來說,兩款旗艦無高下之分,甚至無法放在一起比較,但對用戶本身需求和拍攝技術水平有更加細致的區分??梢哉f,這是索尼利用自身強大的產品研發實力和上游廠商優勢,而進行的市場和用戶細分操作。顯然,在用戶適用面上,技術旗艦Xperia 1 IV的受眾群體更大,也更能為索尼智能手機打開更廣闊的市場空間。
作為“技術旗艦”都有哪些亮點?
這需要從相機模塊、專屬App改進、新增功能支持等幾個方面分開說。
1. 相機模塊
Xperia 1 IV所使用的三攝像頭相機模塊在本質上并無主攝、輔攝之分,不但使用的都是1200萬像素的120fps高速讀取影像傳感器,而且在多個主要功能方面,如20張/秒高速連拍、60次/秒AF/AE檢測、眼部對焦(人、動物、鳥類實時自動識別跟蹤)、實時跟蹤自動對焦、HDR連拍、4K@120fps、多幀HDR、視頻電子防抖等,3個攝像頭均完全支持。

相機模塊的3個攝像頭在性能、功能和像素等方面均保持了很好的一致性。
說到這3個攝像頭的性能,其最大的特點就是“性能和功能的一致性”。具體看,3個攝像頭中的24mm廣角鏡頭是光圈最大(固定值F1.7)、元件尺寸最大(1/1.7英寸),且被索尼明確指出是使用了Exmor RS堆棧式影像傳感器的一個攝像頭。盡管索尼對16mm超廣角鏡頭(F2.2、1/2.5英寸)和85mm-125mm遠攝鏡頭(F2.3-F2.8、1/3.5英寸)所使用的影像傳感器只用了“120fps高速讀取傳感器”的字眼一筆帶過,但從其性能表現、功能支持和實際拍攝(體驗和質量)來看,很可能用的是一樣Exmor RS堆棧式影像傳感器。再加上3個攝像頭的像素數量均為1200萬,在照片和視頻輸出規格、質量等方面的高度一致性,不難看出索尼在Xperia 1 IV上已經實現了“全主攝像頭”的設計。相比前幾代產品(包括影像旗艦Xperia PRO-I),在相機模塊和成像系統方面,這種設計理念更加符合用戶實際所需,可以給用戶更好的拍攝體驗,與后期制作有更好的銜接性。

內置的自動對焦系統與索尼微單相機的相同,均具備人工智能技術支持的主體檢測識別和跟蹤自動對焦功能,最高可實現60次/秒的AF/AE檢測。
需要注意的是,3個攝像頭中,除16mm超廣角攝像頭外,其他兩個攝像頭均具備光學防抖系統。攝像頭的光學防抖系統均為自動開啟狀態,用戶不能主動選擇開啟或關閉。不管是攝影大師App、視頻大師App,還是電影大師App,均無相關設置選項。
那采用如此高度一致性的相機模塊設計具體有什么好處呢?
首先,各個攝像頭之間的性能、功能差異被進一步抹平,用戶可以完全根據自身拍攝需要選擇對應的焦距,而無須擔心主次攝像頭之間的成像質量、功能、性能差異問題。這可以直接提升用戶的拍攝體驗和拍攝質量,是一種以“攝影體驗”“成像質量”為先的設計。
其次,各個攝像頭之間的像素相同,可以使其錄制的視頻畫面質量和效果更加一致,用戶無須在后期制作過程中進行專門的匹配操作,這點在使用視頻大師App和電影大師App錄制時尤其體現得淋漓盡致。
最后,這其實也是一個解決相機模塊在進行視角連續變化時(變焦),提升多攝像頭自動切換平滑度的嘗試,是目前索尼Xperia 1 IV提供的“無縫縮放”功能(視頻大師App,隨后將通過系統升級的方式在Xperia PRO-I上加入,但其他機型不支持)的基礎。
雖然,目前使用“無縫縮放”功能時,還可以在畫面上看到明顯的攝像頭切換卡頓現象,但我認為這只是因為各個攝像頭之間的鏡頭視角銜接不平順造成的,不管是在隨后通過程序升級,還是下一代產品在鏡頭視角平順銜接方面進行改進,Xperia 1 IV所具備的多攝像頭性能、功能和成像質量的高度一致性都為智能手機的攝影體驗向傳統相機靠攏提供了很好的基礎,這讓我對Xperia 1 IV及下一代Xperia 1智能手機充滿了期待。
話說回來,如此設計的Xperia 1 IV還是必須付出代價的,要知道“全主攝”和“真光學變焦”的設計理念,完全是依靠高成本的相機模塊來支撐的。毫無疑問,Xperia 1 IV的價格和用戶群定位都將位于整個智能手機產品的頂端,甚至超過“影像旗艦”Xperia PRO-I。
在相機模塊所使用的鏡頭方面,焦距范圍為85mm-125mm的光學變焦遠攝攝像頭可謂是對用戶攝影體驗帶來最直接影響的一個,也是本次Xperia 1 IV相機模塊升級的重中之重。該鏡頭相比過去的產品,最大的不同是采用了與傳統相機變焦鏡頭一樣的連續光學變焦設計,用戶可以通過變焦功能,使用從85mm至125mm之內的所有焦距進行拍攝,而且鏡頭光圈也采用了F2.3至F2.8的可變光圈。但與Xperia PRO-I不同的是,該光圈的變化是不可手動選定的,而是隨著焦距變化而發生變化。在85mm至125mm焦距之間,光圈會從F2.3變化為F2.3、F2.5、F2.6、F2.7,最終到F2.8。

在85mm焦距下,可輕易拍攝出主體與背景的剝離感很強,虛化效果柔潤自然的畫面。
從實拍體驗來說,85mm至125mm焦距范圍的實用性非常高,在多種拍攝環境和題材下,它都能給用戶以合適的畫面視角選擇,用戶拍攝的自由度更大,尤其是在視頻拍攝過程中,85mm-125mm的連續光學變焦設計,更加符合用戶的創作需求,也更容易幫助用戶獲得背景虛化效果更加柔美,主體與背景剝離感更加突出的畫面效果。
尤其值得一說的是,這款連續光學變焦鏡頭的設計難度非常高,在如此狹小的機身空間里,即便使用空間利用率更高的潛望鏡設計,也需要占據將近整個機身寬度的空間。這使得Xperia 1 IV在設計時改變了SIM卡槽的位置,從機身側面直接轉移到了機身底部,放在USB-C充電接口旁邊。這也是Xperia 1 IV與前幾代產品在外觀上的最大差異之一。
該鏡頭的光學變焦過程十分順滑,用戶可選擇在App中使用虛擬變焦撥桿進行操作,也可以將手機的“音量+/-”按鈕設置為“縮放”進行操作。但是,由于索尼在系統設計和App功能設計中,并沒有提供關閉其相機模塊數碼變焦功能的選項,因此在實際使用過程中,該鏡頭的最大焦距可被擴展至375mm,進而實現超遠攝。
這支85mm至125mm連續光學變焦鏡頭在實現原理上與Xperia 1 III上使用的那支75mm/105mm兩段式光學變焦鏡頭基本相同,不同之處在于其對光學鏡片組中的變焦鏡片的控制程序和驅動控制系統進行了改進,能實現精準、連續的鏡片位移和定位。這在根本上解決了一直以來困擾智能手機的焦距變化和長焦距拍攝能力不足等一系列問題。這也是為什么Xperia 1 IV的攝影功能可以給我帶來“良好攝影體驗”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這支連續光學變焦鏡頭的拍攝性能方面,索尼并未公布其最近對焦距離參數,只表示其與Xperia 1 III的兩段式光學變焦鏡頭基本相同。但就實際拍攝體驗來說,這支鏡頭的特寫能力是相當不錯的,不管是85mm還是125mm,都能在1米左右拍攝出花朵的特寫畫面。不過,這距離微距拍攝還有較大差距,想用它拍攝出花蕊、露珠等微距畫面是很難做到的。然而,這正是我對Xperia 1下一代機型的最大期待之一。
2. 專屬App的功能變化
索尼Xperia系列智能手機的專屬App主要有攝影大師、視頻大師和電影大師。在Xperia 1 IV上,這三個專屬App的功能都有了較大改變。
一,在攝影大師App中,選擇“BASIC”拍攝模式可進入與其他智能手機的“相機”App操作方式類似的拍攝界面,并且能在同樣獲得多種先進攝影功能(如眼部自動對焦、多幀HDR、實時跟蹤自動對焦等)支持。這一變化早在Xperia 1 III上就已經出現,不同的是在拍攝“慢動作”視頻時,BASIC拍攝模式需要在“更多”菜單中選擇內置的“慢動作”App來完成,且只能拍攝1080p清晰度的慢動作視頻畫面,而不能拍攝4K分辨率的慢動作視頻。
二,在Xperia 1 IV新加入的多幀HDR功能支持方面,攝影大師App新增了“HDR連拍:高”和“HDR連拍:低”的選項,視頻大師App則在“HDR/SDR”菜單中的“動態范圍”選項中新增了支持多幀HDR功能的“寬”選項。電影大師App則在設置菜單中的“動態范圍”中提供了“寬”選項,但在開啟該功能時,拍攝項目必須不能被設置為“119.88fps”或“59.94fps”,且拍攝幀率不能被設置為“120fps”。另外,該功能對快門角度(快門速度)也進行了限制,最高快門角度為180.0(即快門速度1/48秒)。



Xperia 1 IV在攝影大師、視頻大師和電影大師App中,均內置了多幀HDR功能支持。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在視頻大師App和電影大師App中使用“寬”設置開啟多幀HDR視頻拍攝,可以明顯看到明暗區域的細節亮度差異,盡管使用該功能有諸多限制(如幀率須控制在29.9fps以下,慢動作功能必須關閉等),但在面對較大光比環境時,它仍然是一個非常有用的4K HDR視頻拍攝功能。
三,功能界面方面,總體變化并不大,但視頻大師App在“菜單”的“鏡頭”選項中增加了“無縫縮放”功能,開啟后用戶可通過手機的“音量+/-”按鍵或者是“REC”按鈕上方的虛擬變焦撥桿,直接控制鏡頭從16mm變焦至375mm。變焦過程中,攝像頭會隨著變焦撥桿拖動進行自動切換,并通過畫幅裁剪或增益放大的方式,補足各光學變焦鏡頭之間缺失的焦距。不過,目前尚不清楚這種“確實焦距補足”的方式是否會跟隨攝影大師App中“數字變焦設定”變化而變化,且具體使用的是“標準數字變焦”還是“AI超分辨率變焦”也不得而知,但從實際拍攝的4K視頻畫面來說,質量和效果都是令人滿意的,且與“AI超分辨率變焦”的拍攝質量更佳接近。

視頻大師App的“鏡頭”菜單中,新增了“無縫縮放”功能。
在電影大師方面,總體的變化并不大,拍攝界面與過往機型幾乎沒有區別,只是在菜單設定中新增了“保存當前設定”和“調出存儲設定”兩個選項,在4K@120fps或4K@60fps視頻拍攝模式,或者開啟視頻大師App中的“慢動作”功能時,不管使用哪個攝像頭,其電子防抖(菜單選項為“穩定”)功能都是無法開啟的,必須調整幀率到29.9fps以下,該功能才可以啟動。
在視頻大師App中,選擇119.88fps幀率拍攝4K視頻是可以同步錄制現場環境音的,但在開啟“慢動作”功能時,則不可錄制環境音,且該功能不能與119.88fps同時開啟。
3. 新增功能支持變化
相比過去的Xperia系列智能手機,Xperia 1 IV的新增功能支持有非常大的改變,且實用性非常高。這一變化主要體現在Xperia 1 IV為創作者的直播需求提供了更加完善的支持。

視頻大師App中新增了為直播準備的推流功能選項。
首先,在視頻大師App中新增了推流功能,可接入主流SNS服務商(目前可直接向Bilibli、新浪微博、京東、斗魚、快手、微信視頻號、虎牙等平臺推流,而淘寶和抖音平臺,則需要通過第三方軟件進行轉播)進行戶外高清直播。
其次,索尼還針對索尼微單相機用戶的直播需求,在“外部顯示器App”上新增了推流功能,用戶可通過1跟USB-C數據線,將Xperia 1 IV與微單相機連接,進而直接使用手機的移動網絡進行高畫質直播。需要注意的是,該功能目前僅支持ZV-1、ZV-E10、RX-0 II、A7C、A7 IV等幾款相機,并且在連接A7 IV時可以實現1080p@30fps/60fps、4K@15fps畫面的直播(此時,現場收音只能使用手機內置或外接的麥克風,無法使用相機麥克風。只有在使用720p@30fps時可使用相機麥克風收音),其他幾款相機則只能實現720p@30fps畫面的直播(現場收音只能使用相機麥克風)。
另外,針對長時間的Vlog視頻拍攝和戶外直播需求,索尼還給出了搭配“Vlog套裝”(監視器和藍牙無線手柄)的“耐力模式”解決方案。在Xperia 1 IV連接“Vlog套裝”時(主要是藍牙無線手柄),視頻大師App和外部顯示器App的“耐力模式”就會被自動激活,此時,手機控溫系統將自動對最高運行溫度限制進行調整,相機模塊的自動關閉溫度50攝氏度提升至54攝氏度(48攝氏度的高溫警告),以此為用戶提供更長的拍攝和直播時間。

搭配第三方開發的“兔籠”擴展支架,可搭配安裝更多專業視頻附件,滿足更專業的視頻創作需求。手機配備的3.5毫米音頻接口也能與大多數外置槍形麥克風或音頻收錄設備直接相連。
說到這里,值得一提的是Xperia 1 IV在相機模塊的發熱量控制方面也有了很大改進。機身正面的屏幕下方散熱片面積增加了約43%,相比前代機型,滿負荷運行溫度下降了約1.9攝氏度。機身背部的石墨散熱結構面積則增加了約12%,相比前代機型,滿負荷運行溫度下降了約1.5攝氏度。或許這些數據并不能直觀地體現出這一“微小變化”給攝影體驗帶來的改變,但從這段時間的實拍體驗來說,Xperia 1 IV在初夏的北京戶外拍攝,環境溫度約28攝氏度左右,它的連續拍攝時間更長,很少出現高溫警告(機身溫度達到48攝氏度),更是一次都沒有出現溫度過高自動關閉相機拍攝功能的狀況。
最后,針對非攝影用戶的游戲直播需求,Xperia 1 IV也給出了對應的解決方案,可在“游戲增強器”中進行設置,同時將游戲音效和手機麥克風的音頻數據輸出到“捕捉卡”等外部設備中(這相當于集成了外置聲卡的功能),進而實現更高音畫質量的游戲直播效果。
實拍表現如何?
對于Xperia 1 IV的實拍,我將重點放在了全新的85mm至125mm光學變焦遠攝攝像頭上面。除了因為這個攝像頭是Xperia 1 IV中最突出的產品特點和對攝影體驗提升最大的部件之外,還因為Xperia 1 IV的16mm超廣角和24mm廣角攝像頭的成像質量、性能和功能都與前代產品基本保持一致。
在拍照方面,這個光學結構復雜、功能技術先進的攝像頭,成像質量表現也有超預期的表現。在不開啟HDR功能的普通拍照模式下,它的自動對焦速度和精度都非常高,使用起來與索尼微單相機(如A9、A9 II等)幾乎沒有區別,它能自動甄別畫面中的主體,并對人臉、人眼、動物面部、動物眼部(索尼對鳥類頭部和眼部識別的有效性并未進行說明,但在我的體驗測試中是可以實現自動識別的)進行快速、準確的識別和焦點跟蹤,配合實時跟蹤自動對焦系統和20張/秒的高速連拍功能,即便沒有經過任何專業攝影訓練的普通用戶,也可以輕松地完成人像、寵物的高質量跟拍。從拍攝質量上看,雖然Xperia 1 IV的3個攝像頭的像素數量都只有1200萬,但這無礙于它對細節的高分辨率展現,人物的發絲、衣物褶皺和皮膚紋理,它都能清晰自然地還原。尤其是對人物皮膚的還原,即便是在開啟了相機內置的“美膚效果”功能,對質感的展現也是很到位的。

在昏暗的環境中,使用125mm焦距和20張/秒高速連拍,可輕松抓拍到貓的各種動態和表情變化,眼部識別和實時跟蹤對焦功能更可以將焦點牢牢地鎖定在貓的眼睛上。
另外,在通常情況下,光學變焦鏡頭的最長焦距拍攝的成像質量是要比最短焦距差一些的,但在Xperia 1 IV的這個85mm至125mm光學變焦遠攝攝像頭上,這一常見問題卻沒有出現。使用85mm還是125mm焦距拍攝,不會在分辨率、對比度和色彩等方面有任何明顯的成像質量差異,用戶可以放心使用。


使用攝影大師App的高速連拍和HDR連拍功能拍攝,從局部細節對比可清晰地看到其中的亮部和暗部細節差異。
在開啟HDR功能時(只能使用單張拍攝模式,或者是開啟HDR連拍功能),其對大光比場景的亮部和暗部細節還原程度也很高,尤其是在高光區域的亮部細節的表現上,Xperia 1 IV的表現十分出色。

使用100mm焦距,在1米左右的距離,可拍攝花卉的特寫畫面,成像分辨率很高,物體細節展現得很清晰。
在背景虛化效果方面,85mm至125mm的中長焦距,加上F2.3至F2.8的大光圈,讓這個攝像頭拍攝出來的背景虛化效果十分柔潤、自然,用戶用它可以輕易地將主體從背景中剝離出來,并得到高質量的照片。同樣的表現在視頻錄制效果上也是一樣的,這里就不再多說了。
視頻錄制方面,4K@120fps(或慢動作功能開啟)模式下的成像質量非常高,用125mm焦距拍攝的動態特寫畫面,可以清晰地看到流暢的主體動態變化以及物體細節,開啟多幀HDR模式下,也能在大光比環境中拍攝出高質量的4K HDR視頻畫面。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