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情
攝影數字化的創意空間和挑戰
發布時間:2018-03-22 作者:鐘建明 來源:中國攝影報
創意這個概念,一般用于廣告最合適。攝影創意可發揮的空間在攝影的前后期,一是拍攝內容的事先設計或是對拍攝對象的有意識控制,以此達到表達、表現目標,這是設計和廣告攝影的重要步驟之一。二是攝影后期的再創意,這是在拍攝之后,通過計算機技術呈現的創意,包括后期軟件技術與輸出技巧等。
我想談三個問題:第一,應該把握創意的度,不能因為有了軟件技術,就脫離攝影的基本原則而無度發揮,這是對攝影的傷害;第二,傳統攝影在藝術攝影中依然具有生命力;第三,數字化將攝影的外延擴展到信息與傳播領域,我們應該有足夠的思想準備,應對這一革命性的進步。
數字化后,攝影創意的表現范圍非常寬泛,有句話說:只怕想不到,不怕做不到。在表現技巧方面幾乎等同于繪畫甚至比繪畫還要方便可行。這時定義攝影的類別就變得復雜了,我們要慎重看待,引起足夠的警惕。
攝影的本質是真實地記錄,這涉及到攝影的紀實性、實證性和可信性問題,即使是藝術攝影和廣告攝影,依然要依賴攝影的本體特征證明其存在的意義。攝影首先要把它定義為視覺工具,是觀看與記錄工具,它可以增加人眼的記憶和傳播功能。它記錄的影像和現實是光點對光點的關系,也就是說,是實物拷貝,照片證明哪個物象存在過,“它”在哪個時間,哪個地方存在過,是哪個形態,這是物證,攝影作為實時記錄,它的核心是實證。對于具有實證性質的攝影,我們發揮其虛構成分應該有度。21世紀初,就有多位學者呼吁,數字時代的攝影已經不具備膠片時代的實證性,軟件消解了攝影的可信性。因此,創意攝影應該有約定或者有約束,這是定義攝影與繪畫的本質區別,我們應該參考文學對文字內容分類的約定,創意不應該與紀實性產生矛盾。
數字時代創意空間變得無限可能的同時,我們應該警惕它的負面影響。一方面,我們要嚴格后期的約定,在明確表達意圖的情況下,合理運用軟件,保留實證的可信性。特別是針對高校的學生,當他們初步掌握了軟件的各種功能后,就覺得攝影可以天馬行空地任意“臆造”,過度表現是對主題表達的傷害,也容易讓觀眾產生異議,更容易造成對攝影本體精神的損害,這應該引起攝影教師們的注意。另一方面,我們一定要引導作者領會攝影的本質特性,有效地利用攝影與觀看的關系,深入觀察生活,認識生活的本質,從而達到深入表現的目的。這里面依然有創意的重要成分,但這種創意是有血有肉有依據的生活再現。我們目前面對的攝影創意現狀,有點像20世紀初期斯蒂格利茨、斯泰肯那批攝影藝術家所面臨的問題。如果過度繪畫化和娛樂化無疑將丟失攝影的本體精神,這一點應該是專業攝影界恪守的底線。
在提出要約束依靠軟件實現創意手段的同時,我以為從另一個方面卻要大力提倡和弘揚攝影的創新精神,這就是要回到攝影的本體核心技術進行創新。當我們在認定創意合理性的同時,還要在攝影創作的各個環節進行創新,比如在材料、工藝、呈現技巧等方面做嘗試,這就使得攝影表達產生了多種可能性。因為攝影將現實空間轉換為平面的二維空間,本身就是一種光的轉換與介質的轉換過程,再次呈現就有再現的修辭問題,這為攝影師提供了一次描述景觀的機會,也給攝影師一次“創意”的空間,但這次“創意”并不是可以沒有根據的“創意”,而是攝影師個人感受的真實再現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運用自己的后期表現能力進行創作。比如說,這兩年我和我的團隊一直在做手工影像研究,這里面就有多種選擇,包括銀鹽工藝、彩色樹膠工藝、濕版工藝和碳轉移工藝。運用一種更適合的攝影工藝進行表達,多種表現技巧和拍攝內容以及攝影者的想法元素相結合,以此加強攝影者在呈現方面的語義,這是很好的嘗試。
數字化讓使用者覺得攝影特別簡單,攝影大眾化后,似乎已經不需要攝影教育,攝影專業研究也很簡單。攝影通過軟件變成了變形金剛,只要想得到就能做得到,很多原來需要攝影家研究的技術都由各類生產商設置確定,不需要攝影師操心,很多技能已經由設計硬件和軟件的工程師設計好程序。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攝影的定義在改變,攝影的功能與應用范圍在擴展,原來我們對攝影應用的認知也發生轉向。由于攝影已經成為人們日常表達的基本工具,成為重要的信息來源,特別是互聯網傳播路徑的暢通,在攝影的實用領域,我們面臨的問題比以前要多得多,比以前要復雜得多。我們需要有一個更多元的思維和知識平臺。當我們把攝影嵌入到視覺文化領域、嵌入到傳播領域,就需要將圖像與文字相對應,需要將圖像解讀規則化、通用化,將圖像與符號相匹配,需要把我們的日常照片嵌入到史學、社會學、文學乃至人類學視野下進行觀看和分析,把海量照片進行數據分類,讓計算機進行梳理、篩選和定義,讓海量照片歸置成有序的檔案,成為各個行業的應用工具。如此龐大的系統工程是今天攝影行業所面臨的重要問題,也是攝影行業的一次創新性機遇。這也是目前諸多文化學者特別關心攝影的重要原因。
比如,我們在評選時就遇到作者提出的作品中的符號問題,提到影像的編碼問題,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話題,關于圖像的符號含義,是未來我們要面臨的比較大的問題。如果我們希望有效地利用海量圖片為我們服務,必然需要運用人工智能工具,而符號化則是計算機認知圖像的必經之路。由此看來,信息時代的攝影比較工業時代的攝影具有更加寬廣的應用功能,它成為與文字比肩的重要信息來源。攝影研究任重而道遠,數字化讓我們面臨更多挑戰。對未來我們需要有所思考,需要研究的內容會更多。我們要往前走,要研究新的課題;同時我們又要重新去找到攝影史中那些被我們忽略的知識,這也是我們特別重要的研究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