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情
將尋常的題材變成不尋常的作品
發布時間:2016-12-16 作者:劉宇 來源:中國攝影報
我和“徐肖冰杯”中國紀實攝影展很有緣分。6年前,我還在媒體工作,有一位推委告訴我,中國攝協請了一幫很牛的人,要做一個很牛的評選,問我愿不愿意試一試。很匆忙地選片,很意外的獲獎,那是首屆“徐肖冰杯”全國攝影大展(即“徐肖冰杯”中國紀實攝影展的前身)。因為曾經參與,也就格外關注。除了學習了同行的優秀作品外,我記得中國攝影報用了兩個版的篇幅刊登了那一屆評委們在研討會上的發言,這份報紙我一直保留至今。那次討論至少對我具有很大啟發性。幾年下來,“徐肖冰杯”所倡導的“影像關注社會,藝術傳達思想”的宗旨以及所評出的大量優秀作品對中國紀實攝影起到了導向性的作用。在當下眾多的攝影評選中,“徐肖冰杯”成為廣大攝影人心目中認可度很高的品牌。
兩年多前,我作為參加了第三屆“徐肖冰杯”全國攝影大展的評選,對比前幾屆的作品,我個人對本屆評出的作品總體是滿意的。其一,由于采用了推委推薦和自由投稿相結合的征稿機制,因而近年來涌現出的一批有實力的中青年攝影師都參加了本次評選,保證了參評作品的質量,也可以說基本代表當今中國紀實攝影的水平。其二,狹隘理解“在路上”征稿主題的作品少了,諸如關注老年社會、城市候鳥家庭、淘寶進村、開放二胎、失獨者、城市病等等社會進程中的新現象的作品多了。盡管有些作品因為完成度的問題未能入選,但反映出攝影人的視野更加開闊,視角更加獨特。
當然,在各類攝影評選中似曾相識的作品在整體來稿中仍不在少數,節慶活動、民俗表演、手工匠人、老街生活等等常見題材,如果在表達上缺少新意,就很難受到評委們的青睞。中國在邁向現代化的進程中,一些帶有時代烙印的歷史文化景觀正在消失。這些年,一些嚴肅的紀實攝影家出于一種文化使命,追懷過去、保存歷史。但也有大量攝影者不斷重復別人已經做過的工作。別人拍過的題材,當然可以去拍。但要有自己獨特的闡釋方式。攝影當然是看到,才能拍到。但很多時候,只有想到,才能看到。哪怕看到的一樣,看出的也應該不一樣。正如愛德華?韋斯頓所說“將尋常的題材變成不尋常的作品?!?/p>
我們常常聽到成功攝影師的勸告:拍攝自己熟悉的生活是成功的捷徑。這或許不錯,但攝影對每個人的意義是不同的,只要能享受攝影帶來的快樂,即便像游客一樣拍照也無可厚非。作品的優劣不一定取決于作者的身份是否屬于他的作品所表現的那個生活圈。一個具有人道主義情懷的嚴肅攝影家一定會在拍攝別處的生活的時候,找到自己,引起內心的共鳴。愛有多深,投入就有多深,了解有多深,表達就有多深。

